这个五一假期,当朋友圈被旅游打卡和网红餐厅刷屏时,一位深圳中年男人的故事悄悄戳中了无数人的心。
他独自驱车300多公里回到梅州老家,只为了看一眼空荡荡的老房子,在旧床铺上睡一觉。
父母已离世,妻儿不理解他的“折腾”,但他依然沉默着出发,像完成一场无人见证的仪式。
有人说这是“矫情”,有人说这是“中年人的孤独狂欢”,而他说:“我只是想回去喘口气。
”
房贷、加班、孩子的补习班……中年人的生活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,每个齿轮都咬得死紧。
那栋没了炊烟的老屋,早就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“家”,却成了唯一能卸下铠甲的地方。
墙角剥落的奖状、门框上刻着的身高线,甚至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树,都是中年灵魂的止痛药。
回去睡一觉,不是怀旧,是自救。
年轻人追逐未来,中年人频频回头——这大概是最无奈的家庭命题。
妻子觉得“开车几小时看空房子浪费时间”,孩子嘟囔“老家连WiFi都没有”,可中年人想要的,不过是片刻的“不被需要”。
在老房子的寂静里,他不再是丈夫、父亲或员工,只是父母曾经捧在手心的那个孩子。
这种“倒退式自由”,年轻人或许要等20年才会懂。
梅州的山水、老屋的月光,对异乡打拼的人而言,是刻在DNA里的坐标。
有人吐槽“这么远回去不如发个朋友圈”,但有些情绪必须用脚步丈量。
就像那个在深圳丢了钱包的重庆小伙,最终在梅州找回的不仅是财物,还有被大城市稀释的人情味。
中年人跨越山海的回乡路,何尝不是一场对初心的追溯?
这个五一,有人在景点挤到怀疑人生,有人在老家数了一夜星星。
所谓“矫情”,不过是成年人最后的任性。
如果你也曾在深夜翻看老照片,如果你也偷偷保存着父母用过的搪瓷杯,点个赞吧,为所有在生活齿轮下偷偷喘息的中年人。
评论区聊聊:你心里有没有一个“必须回去的地方”?
